“要让新技术适合基层,服务于基层,基层并不是只能使用老旧技术”。9月16日,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上,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迟春花教授提到,当前基层慢性病防治现状依然不乐观,如糖尿病、高血压、急性心梗等疾病的防控达标率不足,即便已经投入很多财政经费用于医疗技术,但基层疾病防控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以及服务需求大的特点,其中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更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会反映在眼底的病变上,最近几年我国眼科医院数量增加,眼底检查需求不断增多,说明我国眼科病人越来越多、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传统的眼底检查面临着许多困境。
在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守门人”责任,而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无法为社区管理的糖尿病、高血压病人都做眼底筛查。迟春花教授认为,第一是基层医生人手不足,第二是很多全科医生并不掌握眼底检查的技术,而看眼底镜这些是需要经过一定培训的。但其实只要做好筛查一类的工作,出现问题及时转诊,对基层医疗来说已经足够了。
当前国家政策对基层慢病筛查所提的需求也逐渐明确,比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提出要推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制定重点疾病诊疗规范,完善慢性眼病患者管理模式;《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明确强调要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的分级诊疗。那么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去转变,预防这一环节是特别重要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的通知》提到,通过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利用眼底照相的技术优势,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降低群众的疾病负担。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内科或内分泌科医生或护理人员经培训后,具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技术能力。
眼底照相所应用的视网膜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其医学原理是什么?迟春花解释:“眼底血管是我们能够了解身体血管健康的最直接器官,眼底镜和AI眼底检查技术都能够直观看到眼底血管,视网膜是最佳的健康评估窗口,它是我们人体唯一能够无创直接观察到血管和神经的组织,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特性和健康信息,因此可以发现很多健康问题。”
我国在自主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在眼底相机研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优势,并着力于提升诊疗的规范性。鹰瞳科技作为我国AI眼底技术的代表性科技公司,在慢病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管理上持续研发并进行专利布局,例如已经完成临床试验的适应症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等。
作为筛查工具,鹰瞳科技的眼底相机能够更好地解决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做好一些预防工作。“它通过提高阅片和诊断的能力,弥补我们医生资源和能力的不足,赋能基层慢病管理,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这样既可以更好的服务广大的基层百姓、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能够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和学术能力。这是我希望我们的团队奋斗的一个目标”迟春花表示。
在过去这些年,AI视网膜识别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临床应用也在不断增加。不仅仅在眼科专科,在全科、体检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也使得这个技术的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更多人群获益于AI技术的筛查。
迟春花表示:“希望全科通过这样的技术插上高质量的翅膀,全科医疗领域新技术应用的前景广阔,在一些领域甚至比其他专科有更大的优势,希望我们能够把基层适宜的新技术用好、推广,将它的价值发挥得更大。”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